赵文成是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油气管网维修工。在工作中,他负责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线、设备的维修,人长得五大三粗,乍一看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大汉,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,在他粗犷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丰富细腻、爱好文学的心。
(资料图片)
这位电气焊专业的石油工人,是单位有名的“文学达人”和基层通讯员,也是《胜利日报》的“常客”,并且多次在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,用同事们的话说就是:“电焊工里最会写的,笔杆子里最会焊的。”
赵文成出生于1990年, 是“90后”里的大哥哥,不过今年也33岁了。18岁那年,他光荣参军,成了一名武警战士,担负起守护首都北京南大门的使命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他与文学结缘了。
18年来从没有离开过父母,孤身来到四百多公里以外的异乡,赵文成内心平添了些许孤寂。一个寒冷的夜晚,独自站在岗楼上望月思乡,他拿起笔写下了一首小诗《想家》。“文字的力量就是那么神奇,像你的朋友一样,倾听你的苦闷忧愁;像你的家人一样抚慰你心灵的创伤。你有什么话,只要写出来,就像把内心的苦水都倒出来一样舒畅。”这让他心生欢喜。
从那以后赵文成爱上了写作,爱上了手里的笔和纸。部队生活激情似火,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,激励着他。他有感而发,陆续在部队内刊上发表作品。退伍后,赵文成到胜利油田工作,成了一名石油工人。
2018年,中石化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了“十四五建言献策”栏目。赵文成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献言献策,他的建议被选编到中石化公众号“新闻来了”栏目,并被单位采纳实施,这让他惊喜地发现,原来文字还可以助力企业发展啊。
自此,他重拾文学信心,笔耕不辍,成为一名基层兼职宣传员。他采访报道了大量的一线典型,内容涵盖好人好事、创新创意、绿色环保、急难险重生产任务等,有50多篇新闻稿件在各媒体发表,并有6篇发表到山东省十佳报纸《胜利日报》上。
文学来源于生活。几年下来,赵文成早已把拓展素材、发掘典型故事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工作中,他乐于跟同事们交流,同事们也愿意跟他分享他们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故事。如果谁的先进事迹被发表到了《胜利日报》上,对同事们来说,也是一件足以让自己骄傲的事。大家都会争相传阅,有自豪,更有感动。在一个个典型事例的感召下,大家的生产干劲儿更足了,生产热情更高了,这让他再次体验到文字的温度,感知到文字背后的力量。
然而,文学又高于生活。赵文成深知“打铁先要自身硬”,要想驾驭好手中的“笔杆子”,光靠单纯的故事是不够的,还需要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做保障,深厚的思想内涵做积淀。工作之余,他喜欢用书籍充盈自己,从汪曾祺的《人间草木》、王一彪的《人民日报这样讲故事》,到西方文学家娜塔莉·戈德堡的 《写出他心》、布兰登·罗伊尔的《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》等都有所涉猎。
不久前,在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同举办的“油地一家亲”主题征文大赛中,赵文成写的《网格员刘芳的“外闯”故事》《水乳交融工农情》两篇文章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,并被选登在合编的《家园》一书中。能与中国作家协会、山东省作家协会里的多名前辈一同获奖,让他备受鼓舞,给他的文学梦想茁壮成长注入了不竭动力。
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新时代赋予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。赵文成说,在文学和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,必会笃定前行,发挥特长,讲好基层工人故事。
(来源:山东工人报 山东工人报记者周琳华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