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介绍的中成药相信女性肯定不陌生,因为妇科的使用率极高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它就是桂枝茯苓丸。
这个方子源于医圣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,用来治妇人癥瘕。癥瘕主要指的是女性腹部的良性肿块,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盆腔炎性包块都是癥瘕的范畴。
癥瘕的形成与血瘀、痰湿密不可分。压力过大引起的气滞血瘀,贪凉喜冷的寒湿阻滞,这些生活习惯都为癥瘕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癥瘕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桂枝茯苓丸
仲景先生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,看看桂枝茯苓丸的组方。
桂枝、茯苓、牡丹皮、桃仁、赤芍等分组成。
桂枝一如既往的受到医圣的重视,因为癥瘕的形成就好比水蒸气变成水再变成冰的过程,从无形到有形,寒邪首当其冲,所以要用到一味温药,而且这味药要暖到血脉里。这就非桂枝莫属了。桂枝味辛甘而性温,《本草纲目》言其“通血脉”,以使经血流通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谓其“又能引导三焦,下通膀胱以利小便”。正如前面所讲,血瘀和痰湿这两个因素狼狈为奸,桂枝能通血脉而消瘀血,助气化而行津液,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。大有桂枝一出,谁与争锋的气势。
桃仁性味甘苦平,仲景先生创立此方的初衷是针对宿有癥瘕的女性,怀孕期间出现胎动不安出血的问题。虽然明知道是血瘀引起的出血,血瘀是怎么引起出血的,就好像你在河流的一处设了关闸,河流不能顺流而下,自然溢出河道,不走寻常路径一样。而这个关闸就是瘀血,要拿掉,但是又不能猛攻。这个时候,就选了桃仁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其“主瘀血”,《名医别录》说其“破癥瘕”,为化瘀消癥的要药。而《女科经论》中给出总结“消癥瘕不嫌伤胎”。
桃仁助桂枝祛瘀,茯苓则助桂枝祛湿,茯苓甘淡性平,补脾气,下通膀胱而利水。《医学启源》还提到茯苓“利腰脐间血”,而且茯苓补脾益气的功效还有利于安胎元,这个与仲景先生立方的初衷是相呼应的。
瘀血日久化热,这个时候就需要赤芍和牡丹皮出场了。两者都有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的能力。不过各有侧重。牡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强,既能清血分实热,又善除阴分虚热。赤芍清热凉血的能力较牡丹皮弱,但寸有所长,尺有所短,赤芍的活血祛瘀能力更强,善于散瘀止痛。所以两者搭配,相得益彰。且二药皆有养血、生血之功,死血不去,新血不生。就好比河道上的淤积要清除掉,上游的新水才能顺利灌注。
正因为癥瘕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所以桂枝茯苓丸的使用,也不要奢望一蹴而就,哪怕你要融化一块坚冰,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。
分析了那么多,大家有可能又会思考桂枝茯苓丸是不是只适合女性使用。无论中药也好,还是中成药也好,从来都不是以性别作为使用指征的,桂枝茯苓丸的定位就是有形的痰瘀,只要是符合痰瘀指征的,哪怕是前列腺肥大也可以使用。
事实上,桂枝茯苓丸的使用范围很广,来日方长,慢慢细说。
关键词: